文 | 巴黎文娱传媒记者 卜秋怡爱尔兰的弗兰克电影,微信公号:巴黎八卦新闻(ID:PARIS818MEDIA),官方微博:@巴黎八卦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合作请联系:info@paris818.com
看电影的时候,没有什么情况比看完电影还一头雾水更让人崩溃的了,一旦导演调个小皮,在影片结尾故意给观众留个大大的问号,相信每个人都会心急火燎地到网上四处查询解密。挑起了观众求知的欲望,却关上了故事流淌的阀门,这种以含糊不清的方式结束影片的行为有时会引起人神共愤。
八卦君今天就和大家唠一唠那些结尾暧昧把人逼出内伤的电影,它们朦胧神秘的结尾究竟隐藏了些什么信息呢?(本文有严重剧透倾向,还没有看过这些电影的小伙伴不建议阅读哦~)
每部影片的结尾都好像一篇乐章的终曲,让人们的思绪自动飞速流窜,回望整个故事渴望得到一个确凿的结论。可现如今的电影已经不像最初的叙事影片那样乏味和单纯,开放式的结尾并不是导演有意让观众们苛责困惑,而是给予每一位观众极大地权力,让爱尔兰的弗兰克电影他们从简单的“观众”身份中脱离出来,成为“影片的作者”(auteur du film)之一,利用自己的思考,推理,对世界的理解和对人物的分析来找到自己心中的结尾,共同完成影片。
当观众自觉地对影片情节和结尾提出疑问,多次反复观看影片试图勾画逻辑时,也就承认了影片中“叙事者”身份的存在,接受了有人在叙述情节,塑造影片的事实,这样观影,早已超脱了单纯地去影院看个水军片调戏调戏大脑的意义。
八卦君认为,讨论影片的细节和暗藏的线索是十分有趣的,然而不一定每部电影的结尾都要有一个让人人接受的统一的解释,以下十部影片的结尾解密只是众多可能性中的一部分,如果小伙伴们感兴趣,就尽情的用自己的眼睛去挖掘,用自己的语言阐释吧。
《盗梦空间》(Inception,2010年)
影片结尾:回到洛杉矶的家中后,控梦专家柯布(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Leo DiCaprio饰演)再一次旋转陀螺想要探究自己是否仍处于梦中,然而陀螺还未停止,爱尔兰的弗兰克电影他便走出房门加入久别的孩子和他们一起玩耍, 陀螺依旧旋转,而影片随即结束。观众最终也不知道它是否减慢或停下来,自然也不知道柯布到底是回归现实还是永远在梦境中沉沦。
解密:无论你看到的陀螺是在旋转还是即将停下,一个简单的阐释可以概括一切,那就是柯布最后在梦中与否其实已经不是那么重要了,他终于实现了自己长久以来的愿望,和孩子们团聚,看见他们天真而清晰的笑脸,和家人无忧无虑地生活在一起。如果观众非要得出一个结论也是枉然,因为导演克里斯托弗·诺兰(Christopher Nolan)本意就是要设置一个开放性的结局。然而不知道大家是否记得,其实柯布最后旋转的陀螺并不是他自己的,而是他死去的妻子的,因此无论陀螺停止与否都没有意义。
如果真的想要刨根问底深挖细节的话,不知道有没有人注意到柯布只有在梦中的时候才带着婚戒,而回归现实时并没有戴。有一种说法是婚戒是影片的最终线索,而柯布在最后的场景中没有佩戴戒指说明了他已经回到了现实。然而如果每个细节都锱铢必较的话,不知道要磨叽到猴年马月了。
《2001太空漫游》(2001: odyssée de l’espace,1968年)
影片结尾:在从人工智能计算机“哈尔”手下逃生后,宇航员大卫启程转向木星轨道寻找另一块巨型黑石板。然而他乘坐的太空舱却突然被一条发光的漩涡卷入,大卫在宇宙和时间中不断穿梭,最终置身于一间奇特的卧室,他发现自己极速衰老即将死去,然而黑色石板突然出现在床边,将他变成透明光团中的胎儿。
解密:影片的结尾相当具有迷惑性,容易让人摸不着头脑。真相是,巨型黑色石板背后的智慧生物一直在探究着人类种族的极限,第一颗石板引领原始人开始使用工具狩猎,第二颗,月亮上的石板,验证了人类可以进行宇宙间的探索,而第三颗,木星上的石板,则是通向这些智慧生物所在世界的大门。
大卫通过五彩斑斓的光线隧道到达新世界之后,他会在被原著小说作者亚瑟·克拉克(Arthur Clarke)称为“人类动物园”的地方演绎他的一生供这些智慧生物评判他的价值。当他的生命因死亡而终止,这些智慧生物就会让他以神的身份重生,这也是人类进化的下一歩。
《决战猩球》(La planète des singes ,2001年)
影片结尾:由马克·沃尔伯格(Mark Wahlberg)扮演的宇航员利奥乘坐飞船逃离了人猿星球,他在时间漩涡中不断穿行并最终降落在地球上。然而一切早已物是人非,在林肯纪念堂,坐在巨型大理石座椅上的人不是林肯而是人猿星球的首领塞德(蒂姆·罗斯,Tim Roth饰演),马克脸上浮现出困惑和绝望的神情,正如观众们困惑的心情。
解密:围绕着这部蒂姆·波顿(Tim Burton)执导的影片结尾的困惑,主要来自于影片最后猿人死灰复燃的剧情和1968年原版电影剧情之间的巨大差异。在1968年的第一版电影中,猿人统治的星球一直都是地球,而在这一版中,宇航员利奥迫降的猿人星球并不是地球,相反的,地球是他逃出后最终降落的地方。
之所以影片最后,地球也被猿人统治而非人类,是因为利奥在时间穿行中驶向了相反的方向,时间逆转,如此一来,几千年前在地球上被消灭殆尽的猿人重新占领地球,这也正是利奥重返地球后看到的景象。片方怕观众看不懂剧情还贴心的在DVD光碟中附上了故事的编年表帮助理解,然而收效甚微。
《星际穿越》(Interstellar ,2014年)
影片结尾:空间时间的隧道,超立方体,颠覆万有引力,该从何说起呢? 由马修·麦康纳(Matthew McConaughey)饰演的宇航员库珀在和队友分离之后跌入平行空间,最终被女儿救出,他保留着年轻时的容颜,而女儿却早已苍老。正是女儿和一批科学家带领人类离开地球在库珀空间站建立家园,展开全新的生活。
解密:影片的内部逻辑最终通过结尾表达出来,未来人种在虫洞中心建立了五维空间,宇航员库珀得以在平行空间中接收女儿用二进制编码传来的信息。然而他在平行空间中度过的几秒钟却是外面世界的几十年。
女儿墨菲在房间中接收到父亲发来的信息以后,知道了如何解决万有引力方程式,最终帮助人类迁徙到以父亲命名的宇宙空间站,当她和父亲重逢后,她告知父亲另一位宇航员布兰德(安妮·海瑟薇,Anne Hathaway饰演)已经成功着陆在适合人类居住的另一星球并在上面定居。尽管虫洞之外的时间流逝方式与中心不同,库珀也最终决定了去寻找他的朋友,无论时间空间如何扑朔迷离地更改变换,维系人类的最终还是科学和爱情。
《死亡幻觉》(Donnie Darko ,2001年)
影片结尾:28天后,兔人弗兰克所说的世界末日已经来到,东尼(杰克·吉伦哈尔,Jake Gyllenhaal饰演)也选择面带微笑地坦然接受自己的命运,随着飞机引擎从房间的天花板上坠落,东尼的生命也和飞机一起陨落。
解密: 影片讲述的,其实是一个平行空间的故事,兔人弗兰克将青年东尼从床上叫走向他讲述灭世预言的时候,也避免了他惨死于飞机引擎之下。凭空而降的飞机引擎打破了宇宙因果规则,因此原生宇宙停止,离线宇宙诞生,由此产生了两条时间线,导致宇宙的极不平衡。上帝之手的干预下,宇宙规则的打破和修复同时进行,东尼被选中修补时间漏洞,只有让飞机引擎将他砸中才能让两条时间线合二为一,拯救整个世界。这也就解释了宇宙合并后,在平行空间中曾与东尼约会的女孩为什么在现实世界里觉得东尼的姐姐似曾相识(她们在现实世界中从未相遇)。
《怪形》(The Thing ,1982年)
影片结尾:在能够化成人形的外星人攻击下逃脱的最后两名幸存者,马克雷迪 (库尔特·拉塞尔,Kurt Russell饰演) 和蔡尔德 (凯斯·大卫,Keith David饰演)筋疲力尽地坐在一起,凝视着对方,不知两人之间谁才是怪物化身的魔鬼。
解密:有一种说法是,当观众仔细观察两人的身体时,可以发现在北极寒冷的空气中看不见蔡尔德呼吸突出的热气,因此他就是那个外星人。
然而这个说法已经从技术上被证明为不正确的,通过高清影像明显可以看到蔡尔德仍在呼吸。可是在很大程度上,从影片中的一些小细节可以预见蔡尔德应该就是最终的怪物。在影片结尾,他们在室外等待的时候,马克雷迪递给蔡尔德一瓶威士忌的情节和影片开始的情节类似,暗示着蔡尔德的真实身份,也暗示着马克雷迪作为团队的领头人早已看清了一切。
《老无所依》(No Country For Old Men,2007年)
影片结尾:老警长比尔(汤米·李·琼斯, Tommy Lee Jones饰演)最终任务失败,既没有抓捕到罪犯安东(哈维尔·巴登,Javier Bardem饰演),也没能帮猎人莫斯(乔什·布洛林,Josh Brolin饰演)保住性命。他给莫斯的妻子艾利斯讲述了他的两个梦,在第一个梦里他丢失了父亲借给他的钱,第二个梦中他骑着马追随着父亲前行,然而梦境和电影都戛然而止。
解密:影片中充斥着老警长贝尔对现代社会的绝望和无力,然而就像影片结尾说的那样,其实从前的人们生活的时代也并不美好。在凶手安东身上体现的人性丑恶随处可见,这也就是说猎人莫斯的死亡其实是无法避免的,也是微不足道的。贝尔最后讲述的梦境象征着他对现实的彻底绝望,他的年老已无力承担那些与生俱来的责任,于是决定摆脱它们以寻求一种心灵的安宁,希望死后在另一世界和等待他的父亲相逢。
影片的名字来自爱尔兰诗人叶芝(William Butler Yeats)的诗歌《驶向拜占庭》(La traversée vers Byzance),诗歌描写一位古稀老人对生命的哀叹,阐述了诗人对生命和艺术的思考和冥想,即暮年之时,人们需要放弃身体的欲望和欢愉,以寻求精神和心灵的满足。
《闪灵》(Shining,1980年)
电影结尾:结尾处,母子终于逃出生天,而失去理智变得穷凶极恶的父亲,作家杰克·托兰斯(Jack Torrance)则永远长眠于这座偏远深山中的安谧酒店。然而导演斯坦利·库布里克(Stanley Kubrick)并没有马上放过全身颤抖的观众,影片最后,他用极慢的大特写镜头瞄准宾馆墙上一幅60年前的老照片,而杰克正在照片里,穿着宾馆服务人员的制服,面无表情。
解密:这部影片的结尾一直是人们讨论的焦点,目前对结尾有好几种阐释,然而大师库布里克已逝,这部标志性杰作的结局也成为未解之谜。
事实上,几种说法的争论主要围绕着,到底是旅馆有超自然事件还是影片的一切只是焦虑疯狂的杰克脑中的想象而展开。然而最让人信服的结论是,食品储藏室的门事实上是被鬼魂打开的,而酒店发生的一切骇人听闻的事件则是恶灵作祟。酒店前主管的幽魂一直徘徊在杰克身边,告诉他他一直都是酒店的一员,也象征着照片中的邪灵希望吞噬杰克的灵魂,而最终杰克的影像出现在1921年的照片里,也证实了他最终没有逃脱被鬼魂们吞噬的厄运,永远地留在了这个恐怖的酒店。
《禁闭岛》(Shutter Island,2010年)
影片结尾:泰德·丹尼尔(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Leo DiCaprio饰演)最终意识到,所谓的那个在禁闭岛的精神病院失踪的67号病人安德鲁·莱迪斯(Andrew Laeddis)其实就是他自己,而自己的助手查克,其实是自己的主治医生肖恩。医院的人配合他演这场戏,让他在自己的幻想中驰骋,希望在他碰壁后将他从疯狂中解脱出来。然而,他第二天早上却又“退化”了,他又陷入自己编造的那个故事中,又开始扮演联邦调查局泰德的角色,失去了恢复理智的最后机会。肖恩医生的“精神分析模式”治疗法失效,院长将安德鲁送进手术室进行脑叶切开手术。
解密:影片结尾所谓的“退化”,其实是禁闭岛一切谜团的中心。它使得安德鲁一次又一次从清醒陷入幻想,也决定了安德鲁最终将失去恢复身份的机会,成为脑叶切开手术后的傻瓜病人。真正需要探究的问题是,影片最后的“退化”是真的吗?显然不是。安德鲁其实已经永久地从自己的幻想中脱离出来,他已经是清醒的,了解自己的真实身份和自己惨痛残酷的人生经历。但是他选择假装退化,走入手术室接受手术。
最说明问题的就是安德鲁对医生肖恩说的那句话:“人应该怎么做,是像个怪物一样活着,还是做个好人死去。”这句话昭示了安德鲁明明白白的知道所谓的联邦探员泰德以及一切禁闭岛上的故事都是他自己的幻想。然而,真正清醒之后,二战残留的可怕创伤,杀死妻子的无限悔恨,失去心爱子女的极度痛楚,让他无法忍受,唯有选择进行手术,才能将这一切忘怀,从无知中解脱,得到最终的平静。
八卦君找到一篇超酷的解析,有兴趣的小伙伴可以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看看。
《美国精神病人》(American Psycho,2000年)
影片结尾:在整部影片中人格分裂,大举屠杀的精神变态,华尔街的娇子帕特里克·贝特曼(Patrick Bateman)了解到,他在公寓里用大斧子砍死的保罗·阿伦(Paul Allen)竟然还活生生的,像一切都没有发生一样。难道一切都只是他头脑中的想象吗?
解密:这又是一部结尾暧昧不清的电影,然而这种模棱两可也让影片更加精彩,引起颇多争议和关注。 帕特里克·贝特曼到底是一个杀人狂还是一个精神病患者,或者,两者都是?环顾整部影片,华尔街富有潇洒的嬉皮士们似乎都按照统一模式生活,说话的样子,行为举止如出一辙,这也是为什么他们总把彼此互相混淆。而保罗仍然活着的消息也是从这个不靠谱的圈子传来的。
结尾处,贝特曼的公寓被整顿一新,也向观众交代了两种可能,第一种,一切只是他脑中幻想,贝特曼并没有杀人,因此不动产公司也没有发现任何尸体。第二种,不动产公司在贝特曼的公寓中发现了他的屠杀真相,然而却帮忙掩盖了这一事实。影片中所有人都将八十年代的纽约描述成一个纸醉金迷的形象,而它赋予金钱的价值远远超过人命的价值。
这两种说法至今不分胜负,我们能够确定的,也就是贝特曼确实疯疯癫癫,精神不正常。影片的最后一个镜头中,贝特曼身后的那扇门上写着这样一句告示:"THIS IS NOT AN EXIT"(这不是出口),这也是布莱特·伊斯顿·埃利斯 (Bret Easton Ellis)原著小说中的最后一句话,这不是出口,这不是结局,这也不是结束。它似乎隐晦地向观众透漏着,这部电影似乎并没有揭示凶杀案是真是假的意思,单纯地讨论凶杀案的真实性并不是影片的主旨,也根本没有出路。影片真正想昭示的,是当代繁荣发达的年代背景下,物欲横流,纸醉金迷的社会促使人类不断地攀比、虚荣、欺骗、陷害、引诱,最终失去本性,被罪恶的漩涡吞噬,永不超生。(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