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推拿在线观看爱奇艺

1周前 (04-01 12:52)阅读4
龙典影视
龙典影视
  • 管理员
  • 注册排名1
  • 经验值5030
  • 级别管理员
  • 主题1006
  • 回复0
楼主

  

  4月9日电视剧推拿,舞蹈家王亚彬在结束了光华管理学院万卷读书会的讲座之后,接受了媒体的采访问答。

采访问答

  1、《生命该如何寄托》是您的一部个人随笔,为什么选择了这样一个略显沉重的书名?在这本书中,您最想传递给读者的是什么?对于您来说,生命是如何寄托的?

  王亚彬:这确实不是一个轻松的书名,可能和舞蹈艺术一样,带有鲜明的印记,这个书名集结了这些年对于生命的一些审视和思考。书中的内容有三部分:“隐忍的生命之痛”、“我选择了舞蹈,舞蹈也选择了我”以及“生命该如何寄托”。三部分,跨越了近26年的“成长史”,我通过我的文字抒写出一部分特别强烈的感受以及一些透过艺术创作的思考。这些文字如同我舞蹈的倒影,透过她们,或多或少的可以感受到作为一名舞者生命中的面对、游离和对于生活/生命的艺术性表达。这或许是一个生命个体的声音,也可能一定程度上描绘一个小众的群体。

  

  这是一本读起来“很疼”的书,特别希望读者可以忍住。生命里有许多令人兴奋和高兴的事,但从出生那一刻开始,我们就伴随着疼痛来到这个世界上,之后一直跟随我们成长。除了“疼痛”,透过文字,你会看见一个在舞蹈海洋中遨游的“年轻的老演员”,如何舔尝舞蹈带给她的一切,快乐、执着、坚守……我的抒写不会教育任何人,因为我懂得写作、舞蹈一部分是为自己,一部分是遇知音。

  2、很多观众和读者知道您,是通过您主演的影视作品,比如《乡村爱情》里的王小蒙,《推拿》里的金嫣,这让您成为了大众眼中的“明星”,为什么在如此顺风顺水的娱乐圈不继续发展,反而去走一条追求纯粹舞蹈艺术的路?

  王亚彬:2003年第一次“触电”,那会大学刚毕业,19岁,但对于自我定位早有了非常清晰的判断。我从小的愿望是成为一名舞蹈家,也许随着经历,不断增加新的身份,但初心从未被改编。在我后来成长的经历中,碰巧影视表演的才华被不同的导演赏识,让我在舞台之外又多了一片天空。我对老师们心存感激,因为电视剧推拿他们挖掘了我其他方面的潜质。但无论经历了什么,我一直都很冷静,即便当年《乡村爱情》瞬间让大众记住了“王小蒙”,可我还是我,每天该练功练功,该排练排练,该干嘛干嘛。也许,这就是初心的力量,初心不会令人迷失。

  3、您与毕飞宇老师很有缘分,先是饰演电视剧《推拿》中的金嫣,又将他的小说《青衣》改变成舞剧。毕飞宇老师也对您的舞剧《青衣》和新书的文字给予了非常高的评价,在与毕飞宇老师的交往中,您记忆最深的一件事是什么?

  王亚彬:小说《青衣》的授权,这种对于年轻艺术家的信任毋庸置疑地严重地鼓励了我,我也竭尽全力来做好这次创作。毕老师特别支持我的创作,可能他清楚支持年轻人的创作就是支持未来的创作。

  4、舞剧《青衣》是您第一次亲自担任导演、编舞及主演的作品,在这个过程中遇到过什么挑战?眼下《青衣》巡演在全国如火如荼进行,您最想呈献给观众和读者的是什么?

  王亚彬:创作这部戏耗费的脑细胞最多,2012年当我有改编成舞剧的初步想法时,最棒的是得到了作家毕飞宇和导演康洪雷的认同以及肯定。从那天谈到这个想法,到最终以舞剧呈现,中间经历“亚彬和她的朋友们“第五季《生长》、第六季《梦三则》”的漫长全程创作与世界首演及欧洲巡演,时隔近三年。于2015年10月4日在北京国家大剧院进行了世界首演。

  

  在我看来,虽然小说《青衣》是中国的故事,但她不是民族的,也不单就是女性的,而是关于一个人困境的,描述人性的。这本身就已经具备开放性,所以,我在面对这个作品的时候,我也保持我的开放性,保持肢体语言惯有的开放性,因此我选择了一个国际团队,以世界语言来讲述中国故事,让国际上好的设计师来支持和服务于这个中国故事。我不认为不同国界的人会对这个改编成舞剧的故事有任何隔阂,因为人,人性都是共通的,我希望通过这样的组合把舞剧《青衣》带到更广阔的天地。和书一样,遇知音,来看舞剧的朋友也一定会在戏里找到自己。

  5、新书中您以“隐忍的生命之痛”开篇,读起来同样让人充满了“疼痛感”,作为一名舞者,身体的疼痛是不是就是舞者的宿命?

  王亚彬:我想每个人都会经历疼痛,生理和心理上的。舞者在疼痛的体悟方面会更加深刻,舞蹈需要舞者通过肢体去表达,而成为舞者的第一节大课就是解放肢体,解放肢体需要漫长的训练过程。与此同时,进入舞蹈训练便是进入一种激烈的淘汰制,解放肢体,成为具备舞蹈能力的舞者之后还有许多要学习和拓展的内容。成为职业的舞者们,一定都有凤凰涅槃——重生的感觉,但往往痛并快乐着,人生不也是如此么?

  

  6、您在25岁的时候创建“亚彬和她的朋友们”,迄今为止已经有七季了,这个系列演出的创意从何而来?演出都有哪些收获?比起十年前,你在用舞蹈诠释情感方面有何不同?

  王亚彬:“亚彬和她的朋友们”自创建至今已八年,每年一季原创全新作品,这些作品的编排和演出每一次都会面对全新的压力与挑战,同时这样的创作也是对心智及能力的检验。在“亚彬和她的朋友们”这个平台上合作过的艺术家近二百位,其中包括享誉世界舞坛的编舞家Sidi Larbi Cherkaoui、英国国家芭蕾舞团艺术指导Tamara Rojo、普利策音乐奖获得者周龙等。

  舞剧《青衣》以“世界语言讲述中国故事”秉承了“亚彬和她的朋友们”创立之初的愿景和创作方式。当代舞发展至今,作为中国本土艺术人才,如何创作出可以与世界舞坛接轨的艺术作品,如何与世界范围的艺术对话,我想这是我们这一代舞蹈创作者所要思考的问题。舞蹈这门艺术形式,在我看来,非常具有国际性。同时,舞蹈创作也应该拥有国际视野,并以开放的心态做好当代语境中肢体作为灵魂最为自然、贴切地完美体现,使人类情感、思想理念最为精准的表达出来。

  

电视剧推拿在线观看爱奇艺

  跳舞、编舞其实是追求真理的一个过程,我们要创造历史,而不是重复历史。我们从历史中吸收、传承,继而发展、创造,带领人们探寻未知世界的美。因此跳舞成为我们了解未知世界的钥匙,如此我们了解舞蹈的过去、欣赏现在,同时对于探求未来充满的想象。

  “亚彬和她的朋友们”一定会在中国舞蹈史上留下重要的一笔,我从没想过这是作为个人的舞蹈项目,我希望以我绵薄之力推动中国舞蹈的向前发展,将“中国创造”最好的舞蹈作品带到国际舞台上。舞蹈是一辈子的事,她承载着每个人对生活的认识,反应着每个人的不同经历。参加过“亚彬和她的朋友们”系列创作演出的人,每一位都是一个传奇。

  7、您在六个月内连续两次登上世界顶尖剧场“赛德勒之井”的舞台,同时作为第一位被英国国家芭蕾舞团委约邀请的中国编舞,当你作为一个舞蹈家的文化自信树立起来之后,是不是会在内心生发出一种力量?

  王亚彬:“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从小以这样的心态来看待事物,同时希望在事物发生的过程中来保持心境平和,因为我总在想:最好的作品永远是下一个。当我面对世界,站在国际的舞台上以个人工作室出品、创作、编舞的作品征服西方观众时,心里觉得自豪,得到非常棒的重要外媒报评时充满淡淡的喜悦。回国后周围的安静仿佛什么都没有发生,这样的宁静让我很快回到之前的生活中按照自己的目标继续工作。内心确实随着创作的积累逐渐丰沛起来,我总是认为艺术是要追求真善美,不光要表达美,同时要解释美。我相信人的正能量和作品的优秀品质会吸引更多人,有人因为作品而受到精神上的陶冶,这可能比任何都要具有意义。

  8、以前您参加舞蹈大赛,上春晚,演电视,走的就是一条很喜闻乐见的道路,但是为何选择回到一个独立的空间去追求舞蹈艺术?演戏和舞蹈的体验有何不同,又有何相通之处?文字和舞蹈,您更偏爱那种交流方式?

  王亚彬:一条喜闻乐见的道路从来不是我的选择,我们需要明白艺术与娱乐的界限,混淆在一起并不是一个好的选择。无论做什么,舞蹈始终作为我最主要的脉络,我一直没有离开。而其他的一些涉足都是因为舞蹈本身而出现的。舞蹈比赛是一种磨砺的手段或者必经之路,通过比赛强化训练会在心智与肢体方面成熟地更快。跨界不同界别会更好的促进我舞蹈能力的增长:拍戏,表演的积累,人物的塑造,让我更好地在舞台上有所发挥电视剧推拿;教书,反馈和实践,理性与感性地完美结合;专栏,帮我整理思绪,文字让我的想像力更为丰沛,转换为肢体表达时更具内涵和底蕴;摄影,瞬间的捕捉,画面的构图,色彩的调配,更好地加强于对于空间与表达的认识,让我对舞台的把控更加有意识。

  

  舞蹈是一种艺术综合体,肢体、技术、表现力是一个舞者起码的基础,然而这些基础的建设需要6-10年的时间。但光有这些,只是一个“舞蹈匠人”,距离艺术家远远不够。舞蹈需要以文本呈现的思想支持、建构,创作前后需要面对音乐、舞美、服装、视频一切其他的艺术方式,这需要很强的对于艺术品味和思想认知的把握。我的文字一如我舞蹈的倒影,文如其舞,舞如其人。

  工作时严谨、集中、高效率、“与世隔绝”,全情投入。生活放松、自在、随性、简单。二者同样充沛,丰盈,多彩。

  9、作为一位舞蹈艺术家眼中的美,能放大到哪种程度?您对舞蹈有哪些与众不同的领悟?

  王亚彬:欣赏美的前提是要有发现美的目光,无论作为创作者,还是观赏者。对我而言,美的含意多样,形式多变,具象和抽象,内在和外在。我从来不夸大美,对于某些美我只做客观的呈现,而在呈现的过程中不仅表达美,同时还需要解释美,这种美才具有厚度的。

  舞蹈一如我的血液,自然而言,融合自在,不造作,不刻意。舞蹈可以达情、叙事、呈现人性,舞蹈是综合性非常强的艺术门类。

  10、新书《生命该如何寄托》与一般的名人书不同,并不是撰写经历,而是在记述您作为一名灵魂舞者的思想表达,写作这本书有什么背后的故事?

  王亚彬:出版一本独立的书籍,是我想了很久的事情,去年有两个出版社约稿,但后来都没能成型。这本新书陆陆续续写了大半年加上8月集中写作的10多天,文字一如我舞蹈的倒影,通过文字的组织、抒发,可以让我更好地捋淸思路,进行一次思想的沉淀,同时想让更多人了解舞蹈创作背后的思考。文风很随性,比较易读。

  

  11、舞剧是“大演大赔,小演小赔”,真的吗?您最大的心愿是什么?

  王亚彬:相信国内的演出市场会越来越好,我们受邀去欧洲重要艺术节、剧场演出的时候,现场特别火爆,剧场里殷实的观众质量很高,剧场也非常开心他们的票房收入。目前,我们也不错,基本持平。艺术项目的演出能到达目前这个程度,已经很好了。我的心愿是未来能拥有自己的剧场、舞团,将中国最好的艺术作品输出海外,同时引进最好的海外作品到中国,当然这也是“亚彬和她的朋友们”的初衷。

  12、如何在这个奔跑的年代,守住内心的寂静?

电视剧推拿在线观看爱奇艺

  王亚彬:坚守这个词多少有些悲壮,坚守值得坚守的,我觉得还是可以有。毕竟这不是每个人可以做到的。但人活着,除了吃饱穿暖,还是需要精神上的追求。有情怀的人才能有更高的人生境界,这样的过程需要一个寂静的内心。寂静一旦打破,可能就会覆水难收。无论做什么,心境总是起到很重要的作用。这样的内心会令人保持头脑清晰和弹性的空间,笃定、踏实、不随波逐流。

  13、您在书中说,我希望在舞台之外可以隐藏得更深?为什么?

  王亚彬:说实话,我喜欢舞台上的绽放,平日里的安宁和隐密。这样有助于维系我内心的寂静,饱有足够的空间,自由自在。因为角色之外的那个王亚彬,应该拥有她自己的生活。

  14、书中您有一篇文章叫“水袖”,你在舞剧的创作和演绎中似乎特别偏爱水袖?

  王亚彬:从小,我就喜欢绸缎的质感,柔软,润滑,像水,但又充满力量。水袖成为身体的延展可以增强情绪的抒发,像千丝万缕的青丝,又如波澜不惊的海水。

  

  15、用世界语言讲述中国故事,和登上世界的舞台,对于您而言,您更享受哪一个过程?

  王亚彬:截至目前,我很享受每一个艺术创作的过程。舞蹈本身的肢体语言具有国际性,没有语言障碍。我选择我的方式去诠释舞蹈艺术,以开放的心境和语汇去创造无限的可能。我认为每一次创作都是一次深入地学习,发现、融合、创造新的内容。我们需要的不是重复历史,而是创造新的历史。做人要低调,精力花在做事上,专注、执着、精湛,与世界接轨并饱有自我的特点和悠长。目光要放长远,心胸要广博,所以以世界语言讲述中国故事的作品,一定越来越多地登上国际舞台。这是一个必然。

0